新闻资讯
news
首页 > 技术资讯 > 一文读懂 GB8624-2012中A1/A2级的本质区别

一文读懂 GB8624-2012中A1/A2级的本质区别

2025 / 09 / 26

近年来,建筑火灾事故频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安全隐患。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,今年上半年全国接报火灾55.2万起,建(构)筑物火灾占38.3%(21.1万起),这一数据清晰表明:建筑领域的防火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。

要真正筑牢建筑防火安全这道防线,首先需要明确两个贯穿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概念:一个是由GB50016-2014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所界定的 “耐火极限”,另一个是依据GB8624-2012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划分的 “燃烧性能等级”。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共同构成了评估建筑构件遇明火时安全表现的核心维度。

01耐火极限

耐火极限: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,建筑构件、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,至失去承载能力、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,用小时表示。

GB50016-2014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中对于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有明确规定。

02燃烧性能等级

燃烧性能等级:衡量材料在火灾中燃烧特性的指标,用于评估材料的火灾危险性。(根据国家标准GB8624-2012,燃烧性能等级分为四级。)

A级不燃材料
B1级难燃材料
B2级可燃材料
B3级易燃材料

所以,燃烧性能等级决定了材料自身能否在初期延缓燃烧反应、阻止火势快速扩散;耐火极限则决定了构件在持续高温灼烧下,能否保持结构完整、承载能力等关键功能的稳定时长。简单来讲,燃烧性能是 “延缓” 火灾扩大的第一道关卡,耐火极限是 “维持” 建筑安全功能的关键保障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筑牢建筑防火安全防线。

依据GB8624-2012标准,燃烧性能等级A级又细分为A1级A2级,那么既然A1级和A2级同属于A级不燃等级,为何还要细分呢?难道选A1就一定比A2好?

其实不然,A1与A2的细分不是“标准繁琐”,二者也不存在“优劣之分”,是为了让材料选择更贴合项目需求。

要搞懂细分的意义,首先得回到GB8624-2012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的核心判据——标准对A1、A2的界定。

简单说,A1级的核心特点是“极致安全”:依据GB/T5464-2010中的试验方法,A1级材料在750℃以上的高温炉中几乎“纹丝不动”,不产生燃烧反应,哪怕遇到极端火势也能保持稳定。A2级则是在合规基础上的高效平衡,炉内≤50℃的温升和≤20 秒的短时微燃,完全符合GB55037-2022《建筑防火通用规范》GB50222-2017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》中对材料的不燃A级要求,规避了火灾中最危险的 “有毒烟气阻碍疏散”“燃烧滴落物引燃下层”的问题,完全满足多数场景的不燃要求。

A1/A2的核心区别:场景适配性

A1 级安全性极高,可适用于超高层、地铁隧道、医院重症监护室、数据机房这类“零容错”场景

A2 级(特别是A2-s1(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,≤30),d0(600s内无燃烧滴落物/微粒))则符合多数项目的核心需求:满足不燃A级材料要求。GB55037-2022《建筑防火通用规范》和GB 50222-2017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》等相关标准明确规定,人员密集场所如医疗机构、教育机构及养老设施,必须使用不燃A级材料或难燃B1级材料进行装修。

A1与A2的细分,不是为了“分高低”,而是为了让每个项目都能选到合适的装饰材料。A1级是“极致安全的选择”,A2级是“合理实用的选择”,没有绝对的“好与坏”,只有“适配与不适配”。

以精准选材,筑牢建筑防火 “安全底线”

建筑防火是一场基于标准、贴合场景的“精准匹配”——从 GB8624-2012对A1、A2级的细致划分,到GB 55037-2022对防火标准的再次强调,每一项标准的背后,都是对 “减少火灾伤亡、降低财产损失” 的深层考量。

对于建筑行业而言,选对燃烧性能等级的材料,就是为建筑装上“隐形防火盾”。卡本作为建筑涂料研发与生产的优秀企业,始终将产品质量置于首位,内墙无机涂料产品安涂净系列通过中国绿色建材产品二星产品认证,燃烧性能达到A级不燃,严格通过《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》(GB8624-2012)检测,广泛适用于学校、医院、轨道交通等各大场景,已在山东省枣庄市人民医院、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、宜昌北站等多个项目实现应用,是名副其实的“全能选手”!